近日,市國資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聯合召開工作會,動員部署本市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國有企業工資市場化的分配機制。
近年來本市國有企業逐步健全壯大,在保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增加就業機會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工資分配領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工資決定機制比較僵化、掛鉤指標比較單一、企業功能定位體現不夠、工資分配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一些關鍵崗位、重要崗位、技術崗位的職工薪酬低于市場價位,存在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現象;工資分配秩序不規范,工資增長與業績考核掛鉤不緊密,能增能減的內部分配機制沒有完全建立等。
市人力社保局副巡視員陸曉播說,此次國有企業工資改革不是普遍漲工資或降工資,而是要建立市場化的分配機制,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升國有企業效率。
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將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增長與經濟效益單一掛鉤,優化為與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對標,與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等指標同向聯動,做到“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實現國企工資能增能減。
本市制定出臺的《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有三個特色:一是結合首都功能定位,明確對于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承擔疏解非首都功能、籌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發展高精尖產業等方面重點任務的企業,可將疏解任務完成率、工期完成率,高精尖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效益和全球影響力等相關指標,作為決定工資總額的聯動指標,激勵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履行社會責任。二是探索在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經濟效益年度間波動較大或存在其他特殊情況的企業,按照周期最長不超過三年進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使預算管理更加切合企業生產特點和管理實際。三是企業統籌考慮吸引和留住人才,科學制定薪酬策略,建立健全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向科技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傾斜,對關鍵技術崗位的優秀人才實行年薪制并設立企業年金,從而深化企業內部分配制度改革。
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錢凱介紹,市國資委將制定出臺《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實施辦法》,各企業將根據《實施意見》《實施辦法》制定和完善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在所屬各級子企業中層層落實改革要求,實現工資預算“全覆蓋”;對接財務全面預算管理,以提高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為目標,實現人工成本“全預算”;掛鉤經營業績考核,將各級企業的經營責任和考核指標,分解落實到工資總額管理中,實現考核分配“全掛鉤”。通過全覆蓋、全預算、全掛鉤,真正將工資決定機制改革作為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落實國有資本經濟責任的助推器。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是中央自上而下推動的一項重要改革,各級各類國有企業均要貫徹落實,沒有例外。
會上明確,此次改革覆蓋全市各級各類國有企業,今年是改革的起步之年,為順利推進改革取得實效,各級人力社保部門將會同財政、國有資產監管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推進改革的工作合力,引導國有企業合理確定職工工資水平。各級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要抓緊制定出臺所監管企業的具體改革實施辦法。
市管企業將根據《實施意見》和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要求,抓緊制定本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編制2019年度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及時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審核后實施。各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實施方案,并抓好貫徹落實。
今年三家部門將對國有企業執行國家工資收入分配政策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違規發放工資、濫發工資外收入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