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8月初特大暴雨災害后,北京國企聞“汛”而動,第一時間奔赴房山、門頭溝等災區一線最困難、最艱險的地方。截至目前,市國資委系統24家市屬國企在門頭溝、房山、昌平三區承擔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金融支持、民生服務等4大類、共計430項災后重建項目,全力推進恢復重建任務。
一、迅速出征搶通“生命線”
遭遇140年來罕見的強降雨,房山區多地斷路、停電、斷網,為了能第一時間趕到災區救援,將物資運送到災民手中,搶通中斷的道路、坍塌的橋梁刻不容緩。8月2日晚,城建集團接到赴房山搶險救災任務,連夜組織人員和設備向房山挺進。
“道路損毀多達30多處、最長斷電近200米,有的地方整個路基路面都沖沒了。”城建集團土木工程總承包部房山災后恢復重建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付勇攀回憶起初到房山軍紅路時的情形,痛惜地說。容不得一點耽擱,上百臺機械設備同時作業,全體一線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到8月5日20點30分許,經過38小時連續作戰,軍紅路15公里的生命線被搶通,為房山大安山鄉萬余名鄉親打通了“生命通道”。
此外,城建集團還在37小時內搶通門頭溝109國道西胡林至軍餉段,打通京西搶險“生命線”。
建工集團也同樣晝夜不停地向災區逆行,108國道、淶寶路、魯坨路、南雁路等多條“生命線”被緊急搶通。
二、清淤超300萬立方米
8月18日,由城建集團等單位負責的十渡鎮清淤和環境恢復工作基本完工,拒馬河水重現清澈波瀾。太行山深處的十渡鎮曾是北京知名的旅游度假區,卻也因其山巒起伏的地貌,成了房山區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在歷經5個日夜的持續清淤后,拒馬河沿岸主要道路恢復有序通行。
在同一天,由建工集團負責的門頭溝妙峰山鎮水峪嘴村清淤工作也基本完成,緊鄰永定河的“京西古道第一村”從厚厚的淤泥中露了出來,當地村民終于看到了重返正常生產生活的希望。
8月底,房山、門頭溝等受災地區的災后環境恢復工作在一批又一批國企“鐵軍”的奮戰中接近尾聲。一條條道路重新暢通、一條條河道恢復如初,也溫暖著一戶戶居民的心。
據統計,在災后環境恢復階段,城建集團自8月13日至8月29日,累計出動18000多名搶險人員、10000多臺機械設備,完成了門頭溝區雁翅、齋堂、清水3個鎮72個村莊的道路清淤,以及房山區十渡鎮、浦洼鄉等10多個鄉鎮約289公里的道路清理、維修、提升任務,共在兩個區清理600多公里道路,清淤量超過200萬立方米。
建工集團也在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王平鎮、大臺街道,房山區河北鎮、霞云嶺鄉等地清淤113.6萬立方米,清理河道44公里,完成了69個村污水管網搶修、313.8公里道路的提質保通。目前,建工集團重建道路和基礎工程累計里程數已超500公里。
三、災區公共服務加快恢復
眼下,北京市受災地區已全面轉入災后恢復重建階段,市屬國企依然是主力軍。
建工集團、首發集團、首創集團、城建集團、首開集團等12家市屬國企承擔著313項基礎設施類項目,其中房山區、門頭溝區占絕大部分,分別達108項、199項。其中道路、河道建設總工程量達874.7公里,房屋建設總工程量達9.4萬平方米。
災區公共服務也在加快恢復。建工集團、排水集團、首鋼集團、首開集團等10家市屬國企正在推進68個公交場站、153個公廁設施和近60萬平方米的生態環境治理、水、氣、暖、通信設施的建設。其中包括門頭溝區鄉鎮排水設施水毀修復工程、循環經濟產業園配套中水應急搶修項目、再生水廠重建項目、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和修復供水設施管線項目等。
恢復重建離不開資金支持。北京農商銀行、北京銀行等4家市屬金融企業提供的信貸、租賃、擔保、保險等全方位金融支持項目達80項,貸款總金額達20.7億元,目前已發放19.7億元。